2019年11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俣博士应邀做客由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主办,河南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承办的“遥感应用学”课堂讲座,在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603会议室作了题为“光学遥感卫星全链路仿真”的学术报告。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河南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八十余名师生到场聆听。报告由河南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左宪禹主持。
吴俣博士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卫星遥感技术经过40年快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与科研实践活动中,并逐渐形成以卫星遥感应用学的概念。遥感是有关“探测绘”地球的信息获取手段,遥感仿真可以看做是有关遥感信息的一种“绘”的方法,即利用所掌握的观测对象与遥感工具的知识,按照任务需要构建精细刻画遥感过程的仿真模型与数据集,实现对遥感过程的分析与问题的回答。然后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与仿真技术的结合是航天遥感系统科学发展的自然结果,卫星遥感仿真技术可以为客观认识航天遥感系统数据特点与规律提供方法指导和技术工具,为降低航天遥感系统的设计和研制风险,促进航天遥感产品成熟度的快速提升和广泛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最后,作为遥感应用学的重要方向,吴博士介绍了光学遥感卫星全链路仿真的目前现状、核心问题、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旨在支持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优化,提升我国卫星遥感应用水平与能力。报告深入浅出,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将原本专业化的光学遥感卫星全链路仿真讲解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报告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遥感应用学”课堂讲座是我院精心打造的研究生系列讲座,包括遥感应用导论、遥感应用技术、遥感应用工程、遥感应用综合案例等4个专题9次学术报告,涵盖数据预处理、分类识别、定量反演、真实性检验、图像仿真、服务平台和小卫星系统论证等多方面的前言动态和最新成果。本次报告是“遥感应用学”课堂讲座的第六次报告,后续报告将按期举办,详见相关通知。
吴俣,男,副研究员,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主要研究遥感仿真与辐射传输模拟。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分重大专项、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人才项目等各类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地方合作项目20余项。面向遥感仿真与辐射传输模拟,开展了光学遥感仿真实验室论证和建设,提出了重污染天气下大气矢量辐射传输模型,取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有效支撑了大气参数遥感反演等应用。近年来,在ES&T和RSE等国外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被引用36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10项。